催眠歷史介紹

    梅斯麥(Franz Anton Mesmer 1734-1815)是一位奧地利醫生,他最廣為熟知的是被認定是『催眠鼻祖』。他相信我們呼吸的空氣及人的身體神經會吸收著一種磁流。他擔任一位醫生,考量的是如何有效率的治療病患,並且他認為疾病的產生是因位人身體裡的血液及神經系統的磁流被阻礙了。在他的觀點裡,要治療疾病就是要調整身體裡的磁流。

    一開始,他使用磁鐵,後來使用他的手,用來拂過被治療者的身體來除去磁流的阻礙。他相信使用他的手(後來使用眼神),並且增加拂過的次數可以去除拂過部位的磁流阻礙。『動物磁力說』(animal magnetism)這個名詞因此誕生,而這套程序就稱之為梅斯麥學說(Mesmerism)。

    梅斯麥的一位學生叫做皮傑格(Marquis de Puysegur 1751-1825),他使用『動物磁力說』為一位年輕農夫治病,那位農夫進入到一種類似睡眠狀態,在那狀態下他依然可以和皮傑格談話溝通,並且對於皮傑格的指示有反應。當那位農夫『清醒』之後,他卻不記得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皮傑格認為個案的意志與操作者的動作是『梅斯麥學說』成功與否的關鍵。換句話說,在整個程序中,心理的影響是極度重要的因素。

    約翰‧伊利歐森(John Elliotson 1791-1868)是一位英國醫生,他在倫敦大學裡執教。當時有位外科醫生叫做詹姆士‧伊士戴爾(James Esdaile),他在1840年代時,使用『梅斯麥睡眠』(mesmeric sleep)技術,讓個案產生麻醉之後執行手術。而約翰‧伊利歐森也使用了動物磁力說的方式得到一些結果,但當時的成果並沒有很成功,這使得大學將他開除了。也興起了當時醫學界對梅斯麥理論有用與否的質疑。

    直到1843年,一位在蘇格蘭曼徹斯特的外科醫生叫做詹姆士‧布萊德(James Braid 1795-1860)才為此現象定義了『催眠』(hypnotism、hypnosis)這個名詞。他發現在實驗中某些個案只要簡單的凝視著一個像懷表之類的發亮物體,就能夠進入到出神的狀態。

    他相信在這狀態中包含一些神經生理的歷程,而催眠針對一些非器質性的症狀(像是頭痛、皮膚症狀等)是很有用的。他也表示說,使用一個單一刺激(像是一個字,或是一個物體),就足以再次催眠他的個案。在當時,沒有人瞭解催眠過程是怎樣『運作』的,因此也出現了如下的好幾種理論:

    (1)查可(Jean-Martin Charcot),他是一位在巴梨Saltpetiere很有名望的神經科專科醫生,他使用催眠來治療歇斯底里病患。他推論催眠是一種引導出來的狀態,在那狀態中他的歇斯底里病患會顯現出類癲癇的現象。

    (2)伯恩罕(Hippolyte Bernheim 1837-1919),他是南西大學裡的一位醫學教授。他主張催眠是一種特殊的睡眠型態,在那狀態中個案的注意力會專注在催眠師所給予的暗示上。因此,他強調催眠是一種心理自然的過程。

    (3)在1920年代,催眠成為一些心理學家實驗研究的焦點,像是克拉克‧賀爾(Clark L. Hull 1884-1952),他解開了催眠的神秘面紗,他說催眠是人類本質的自然反應(1933)。最重要的因素是個案的想像力,有些人會比其他人對於催眠較有反應或有較好的接受暗示性。

    將催眠使用在臨床醫學上是在1955年英國醫學協會所開始的,緊接著在1958年美國醫學協會也開始使用催眠在臨床上。今日,世界催眠組織已經統合了催眠師應有的準則與操作原則。催眠已經被使用在牙醫、一般醫學、及心理學上,並且被證實是很有用的,也與傳統治療做了搭配應用。

    一般的觀念裡,催眠被看作是一種『放鬆』的型式(當然,催眠不等於放鬆),所以通常會教導個案做自我催眠,透過漸進式放鬆技巧即可。催眠也被廣泛使用在戒除癮症上(例如,協助戒煙),但最好是透過專業催眠師來執行較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