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變醫術  止痛有奇效

(吳宗正)

    當初只是一個小孩子好玩的念頭,日後真會成為他的專業技能,把催眠從娛人變為醫人之術; 吳宗正是國內唯一從事催眠治療的麻醉科醫師,10年前,就在台大開設「催眠止痛」門診,迄今,向來保守又穩重的台大仍保留了這個門診;顯示,催眠止痛並不是旁門左道。

    不過,吳宗正第一次小試身手時,還是有點驚世駭俗。當他還是個台大住院醫師的「小R」時,被輪調到與台大合作的宜蘭羅東醫院訓練,眼見一名肺癌老人,被疼痛折磨得絕望無助,一次打4支嗎啡都壓不住;於是,他自告奮勇,想以「進修」多時的催眠術讓病人試一試。吳宗正說,那時從主任到主治醫師,沒有人相信會有效。

    與病人溝通後,並取得病家的同意後,吳宗正替病人進行了3次催眠,結果,病人的嗎啡用量已可降至零,令所有人都大吃了一驚。吳宗正說,後來他將此個案寫成論文發表,也成為第一篇本土催眠止痛的報告。

    吳宗正說,早在乙醚麻醉發明之前,催眠就被用於外科手術上;雖然機轉還不十分清楚,但已知催眠止痛能直接作用在大腦皮質區,改變疼痛訊號的傳入及個體對疼痛的反應。

    但一般人常把催眠當成「魔法」,最令吳宗正困擾。吳宗正說,有時在門診做催眠止痛,病人沒被進入狀況,倒是一旁的護理長和家屬被催眠,四肢酥麻;很多病人更把他當成「特異弁鄐H士」般敬畏,是他認為從事催眠止痛最大的「副作用」。

    吳宗正強調,與其說催眠術是催眠者展現能力,更正確來說,應該是被催眠者自身的能力;研究已經發現,80%到90%具有被催眠的感受力,其中10%到20%能夠進入深度催眠,而也有10%到20%是怎麼都無法進入催眠狀態的。 除了止痛之外,具有針灸執照的吳宗正,曾在巿立忠孝醫院開設減重門診時,也運用了一些催眠技巧,用催眠輔助針灸,效果格外顯著。吳宗正說,其實,催眠也可以是一種醫療溝通技巧,如他替病人全身麻醉時,會放低聲調、輕聲「催眠」,讓藥效更快發作;而替病人打針、開處方時,都可以運用,讓病人對治療更具信心。 有時,吳宗正還會忍不住在生活中「偷用」。吳宗正說,像小孩子哭鬧不睡時,他也會以「安撫」的口吻,「催」孩子入「眠」;若孩子不乖時,在輕輕的體罰時,瞬間疼痛感、配合教養的指令,更能加強孩子的感受。

    國二就對催眠入迷的吳宗正,私下還愛變魔術,常常用來逗病人和住院醫師,但對於兒時當做遊戲的催眠術,現在卻很嚴肅看待。吳宗正說,國外有些表演性質的催眠術,大玩深度催眠,其實很危險,也沒有必要,若被催眠者人格不穩定或有情緒困擾,可能留下後遺症;因此,他堅持只做淺層的催眠止痛。

    即使如此,吳宗正仍強調,隨著麻醉藥物的推陳出新、使用觀念的突破,催眠止痛使用機會愈來愈少,疼痛門診中,約有九成以上用藥物就能解決了;但對一些神經病變疼痛者,若不願意嘗試神經阻斷等侵入性的治療,沒有侵入性、生理學上副作用少的方式,仍不失是一個選擇方式。

吳宗正小檔案

年齡:44歲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台北立巿忠孝醫院麻醉科主任

現任:國泰醫院麻醉科醫師

台大醫院催眠止痛門診兼任醫師

專長:疼痛控制、催眠止痛、針灸止痛